玉树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玉树小说 > 皇帝,哥罩你 > 第20章:小明兄

第20章:小明兄

  第20章:小明兄 (第2/2页)
  
  徐诚忻点点头,说:“如此国策民风之下,这也是理所当然的。”
  
  杜子骞目光一凝,问道:“小明兄何出此言?”
  
  “那你说民间传诵的名士为什么大多是些文学家?”不等对方回答,他接着说:“因为老百姓喜欢嘛,这才子谁不喜欢、谁不仰慕。刚才那对唐家兄弟你也看到了,自己狗屁不通的还想
  
  冒充一下才子。可老百姓为什么会喜欢才子呢?”
  
  “这......”杜子骞从没想过这种事,一时回答不上来了。
  
  “因为国家倡导嘛!”徐诚忻敦敦教诲,“你要清楚老百姓是最没主见的,最喜欢凑热闹追潮流的。朝廷的一言一行他们是看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你看当朝大臣哪个不是文学大家?
  
  对了,现在是哪一年了,当朝皇帝是谁......”
  
  他们俩人正认真听讲,心中暗自思量,徐诚忻突然提出这么个问题,不由一呆。这些东西沈晚晴其实也跟他说过,只是他没放心上,再说这年号远没有公元好记,一时口快就问了出来。
  
  “当朝乃哲宗皇帝主政,年号元祐,现已是元祐七年。小明兄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?”
  
  “哦,一时糊涂没记起来。”
  
  杜子骞暗想:哲宗虽说是皇帝,可一直以来都是高太后主政。别说是普通黎民百姓,就算是朝廷大臣也只知有高太后,不知有皇上,这也难怪他一时糊涂了。
  
  徐诚忻也不太清楚哲宗皇帝具体是哪一位,做过些什么事。反正封建社会的体制大至都如此,所有的局限性也是由许多专家学者、教科书上讲了又讲的。他也算是半个大学生,说起来自
  
  然是头头是道。
  
  “......不管是什么时代,最值钱的是什么?人才!国家想要什么样的人才,就要着重培养,要重用,这样老百姓才会往这个方向跑......”
  
  “可朝廷一直都是礼贤下士,科举制度也是很完善......”
  
  “远远不够,先说科举制度吧,看起来很公平。可你想想,三年一考,时间跨度太大了吧,全国人口这么多,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啊!再说这考试的内容,通常是一篇文章定乾坤。人家辛
  
  辛苦苦寒窗十多年,要是不巧碰到个不善长的题目呢,他岂不是这么多年白忙了?最大的毛病就是太注重文采了,你是找他做官治理国家的,又不是写诗作文,文章写得好又能怎么样......
  
  ”
  
  “那依你之见应该怎么办呢?”
  
  “第一,扩大才库基数,在民间兴办学校,尽可能做到人人都能上学受教育。第二,分门别类,因材施教。善于管理的学管理,善于理财的学理财,善于断案的学刑侦,善于文学的就让
  
  他去写诗作画。术业有专攻,人无完人,我们要的是专才,而不是什么都会一点,什么又不精的全才。第三,用人制度透明化,公开化,能者上庸者下,不看靠山背景,不管资历深浅。第
  
  四......这头绪实在太多,一下子也讲不清楚,反正要改的地方确实太多了。”
  
  这种国家大事,就算他是现代穿越过去的,又岂能一下子理出个头绪来,他越想越复杂,最后也只能敷衍了事。其间又不断冒出几个新名词,少不得又要给他们解释一番,说得舌干口燥
  
  ,抓起酒杯猛灌几口。
  
  杜子骞却听得出神,兀自低头沉思,叹道:“小明兄的见解倒与前朝变法的王相颇多相似之处,果然才学过人,令人敬仰。”
  
  “你说的是王安石?”
  
  “自然是他了,不知小明兄对王相如何看?”
  
  徐诚忻一想,原来是王安石的后朝,王安石这个历史名人我还是了解一点的。他的一些事迹书上也早有定论。
  
  “王相可是个名人、能人啊!可惜输在二点:一是操之过急,二是用人不当。”
  
  “此话怎解?”
  
  这也怪不得王安石,这种翻天覆地的改革大计当然不可能仅一朝一代能成的。但封建社会的国策全看皇帝的喜好,国策很难长时间定下来。你现在干得好好的,换个皇帝说不行,那又全
  
  白忙活了。可能王安石也是有这个担心,所以想尽快把大事定下来。至于用人,更是非常微妙的事情,外人很难知道个中缘由。
  
  这些理由徐诚忻倒底不能说出口,最后只是摇了摇头。
  
  杜子骞看来倒却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,更加觉得他高深莫测起来,小明兄高才啊......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: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